深圳学校大全光明教育信息正文

办实事惠民生,新区教育晒出漂亮“成绩单”

2014年01月17日 02:54 来源:学校大全编辑:admin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教育历来都是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起步,终点却是民生福祉。

作为首个功能新区,光明新区经过多年发展,教育实现了从规模到质量,从外延到内涵的飞跃,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不过,随着光明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的急剧增长也对教育公共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年初,光明新区教育选择了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作为突破口,打造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年终岁末,光明新区教育民生实事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 成绩单 。

加快项目建设 增加优质学位

新区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外来人口增加较快。光明教育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较紧的学位供给的突出矛盾。为此,新区对学位保障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内部挖潜,发放教育券、加速新建学校等方式解决学位需求问题。

据统计,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光明新区实行教育券制度,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累计发放教育券11281张,折合财政投入2966.3万元。

对教育这一大民生,新区领导7次召开协调会,研究了李松蓢学校扩建问题;研究解决深圳市第十高级中学用地选址问题;解决了高级中学增设设备及整体改造项目遇到的问题等。为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优化程序,新区采用了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的 四分离 制度,即项目提出单位、前期单位、建设单位、使用单位。该办法明确了项目不同推进阶段的责任主体,有效推进了投资项目建设。

同时为缓解新区中小学学位紧张状况, 光明新区加大教育投资,高标准规划学校建设。一方面充分挖掘现有学校资源,扩大现有学校办学规模,在教育 十二五 规划的基础上,新增规划了长圳小学扩建初中部项目、楼村小学扩建、爱华小学改扩建工程、高级中学初中部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并启动了以上项目前期工作;并配合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新建学校,在平板显示产业园区、门户区、白花社区、李松蓢社区等企业集聚区域规划了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完全小学,以上3个项目可共提供学位8280个;并结合市单元更新项目规划了3所义务教育学校。

据了解,目前新区高级中学整体改造项目、新区实验学校初中部、公明中学新建综合楼、光明小学新建综合楼完工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学位4770个。

试点午餐配送 家长学生受益

学生的午餐问题是社会、家长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服务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事关学生人身安全,事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由于前期规划不足,人口不确定性,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约束,光明新区公办小学平均服务半径超过标准。公办小学中非深圳户籍学生占79.22% 。这些非深圳户籍学生家长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普遍无暇顾及学生的午休和午餐。

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负担,光明新区公共事业局把午餐配送工作列为光明新区2013年公共服务白皮书项目之一。在广泛征求学校、家长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从2013年9月开始,分别在东周小学、爱华小学和凤凰小学实施午餐配送试点工作。

2013年暑假期间,东周小学、爱华小学和凤凰小学三所学校成立了学校老师代表、学校管理层代表和家委会成员组成的招投标小组,通过资质审核、现场考察等环节,深圳市金谷园实业有限公司成为配餐中标企业。三所学校共1322名学生接受该服务。

据了解,午餐配送试点工作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和为学生服务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所有环节公开透明,让午餐配送企业平等竞争。试点学校协同配送企业共同管理,接受家长的监督,在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权益的同时,促使午餐配送企业不断提高质量。

2013年10月,公共事业局对午餐配送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该项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普遍好评。学校、学生和家长整体感觉满意度较高;学生和家长对午餐配送的服务态度非常认可;对午餐的质量、口味都比较满意。

打造 校园文化进社区

2013年1月18日晚,一场以 生态教育,多彩光明 为主题的2013年光明新区教育系统迎新春晚会暨校园文化进社区首场演出在光明新区文化馆隆重举行。校园文化进社区,成为一项贯穿全年的民生实事。

这一倒逼出的创新举措背后是无奈的现实。尽管光明新区社区28个均建有社区服务中心,校外教育机构也逐渐进驻光明各个社区。但社区发展并不均衡,原有社区教育基础薄弱;旧有教育观念滞后;缺少阳光文体生活。

新区成立六年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赢得了广大群众良好的口碑。新区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已经达到输出教育资源的时机。我们也希望以点带面,以小带大,进一步提升在人民群众心目当中教育的满意度。 公共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的主要项目包括文艺演出;棋类等比赛;书法、绘画等展演;家庭教育讲座;小型教育论坛等。通过区域性大型活动、校级文化活动进社区、教育社工社区文化活动三种形式开展。

作为2013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一年来,公共事业局共举办了校园文化进社区活动194次。每次活动都有方案,有记录,有照片,有民意反馈表,有情况总结。活动场场精彩,参与人数超过二十多万人次,不仅有益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满足了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抱团取暖 成立民办教育研究会

通过精心筹备,2013年3月5日,光明新区民办教育研究会应运而生。大会通过了光明新区民办教育研究会章程、大会选举办法,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

我们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各取。在着力调研、加强协调、密切联系、强化自律等方面发挥研究会的积极作用。 光明新区民办教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深圳市远恒佳教育集团董事长宋远标解释研究会要做的工作。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光明新区民办教育研究会,这个深圳市首个区级民办教育研究会承载了来自政府和行业内部的诸多期待,寄望由此能缓解政府的教育管理压力,借助社会组织的民间优势,促进民办教育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以抱团取暖,并加强行业内自我约束。

研究会成立以后,举措频频。6月15日,在公明中英文学校成功举办了 光明新区民办中小学教育论坛 ,全区150多位民办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董事长与福田区、宝安区的同行济济一堂,共议光明新区民办教育发展。

既走出去,也请进来。研究会积极组织校长、骨干教师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加强理论研讨,开展课题(选题)申报及评选优秀课题。7月6日,研究会组织会员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纪念《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十周年高峰论坛活动。

可以说,新区民办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新区民办教育步入了更加制度化、规范的发展轨道,对促进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从学校建设到午餐试点、校园文化进社区和扶持民办机构抱团取暖,光明新区把教育工作中心和民生需要结合起来,既注重硬件建设,也注重软实力提升,通过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大事小事,确实提升了教育服务质量,增加了群众民生幸福感。(《南方日报》2014年1月8日特刊19版)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